你的有趣看起来不那么前卫

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总是为相关领域的人们所津津乐道。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的界限其实越来越模糊。当下很少有完全不需要“技术”参与的工作;可人们对传统创作也越发怀念与喜爱。其实,正真的关键不在你选择什么方式,而是你如何合理且有效的利用各种方式:合理分工、有效合作。正如位于芝加哥的独立出版机构Tan & Loose Press的创始人Clay Hickson的选择:效果看起来有趣但不那么前卫、且过程依然需要技术支持的方式——印刷。
▲Tan & Loose Press出版作品
Clay Hickson曾经这样说过:“过于现代化的技术会让我感觉没有温度。我用很多年的时间试图找到平衡,并尝试于平衡中激发创作灵感。”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独立出版机构:Tan & Loose Press,用Risograph printing、普通打印机打印等方式,为那些独立创作人提供一个呈现自己作品的机会,带来的效果有点复古怀旧,但过程与结果都有趣,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的技术运用下达到量产,让作品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并喜欢。
Tan & Loose Press恰如其名,工作室的创作风格自由而不拘一格,对于合作艺术家的选择也是本着“第一印象的喜欢”原则。Tan & Loose Press作为一个小小的创作社区,集合了一群奇思妙想、随性生活的艺术家们。

Clay Hickson
▲An Apple a Day, by Clay Hickson, 2011
影印,50册带编号
除Tan & Loose Press的主理人身份之外,Hickson自身也是一位创作者,且与彭博商业周刊、Printed Pages等优质媒体都有过合作。来自美国的他,当初毕业搬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作为非当地公民,他很难找到一份合法的工作,而曾经学习的版画技能也无用武之地。于是“无所事事”的他开始写博客,并且强制自己每周固定创作出新的作品发布在博客上。后来他回忆,那年90%的作品,都是被博客“逼”出来的。其实做一名插画师并非Hickson本意,但是因着写博客的关系,他保持作品的质量与数量,逐渐的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并且开始不间断的询问合作事宜,自然而然,插画师的创作生涯就这样开启了。

Riso
而对于创办Tan & Loose Press,则要归于“情怀”。Hickson自嘲是个守旧的“手艺人”,从最初的抗拒数字技术(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仅仅只是实体画作转换到博客上的一张虚拟图片),到后来寻求一个更平衡的方式去呈现自己的作品,于是有了Tan & Loose Press。目前,工作室的打理与插画创作将Hickson的工作时间一分为二,但两者又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即使是在工作不那么密集的时候,Hickson也从不停止创作,因为在他看来,一旦在闲暇时停下来,忙碌时就很难提速了。创作风格上,Hickson表示不会为自己设定条条框框,或者刻意追求固定风格的辨识度。

50

Liana Jegers

Riso 4
美国插画家Liana Jegers,是Tan & Loose Press的产量当担,更是创始人Hickson的好友,二人于2017年共同合作独立杂志The Smudge——一本以质朴的印刷方式向上世纪地下出版行业致敬的刊物,由Tan & Loose Press制作。

Tan & Loose Press
The Smudge汇聚了很多优秀的文字和绘画创作者,以犀利的文章、风趣的访谈,幽默的漫画,对影响人们的问题和事件提出独特的声音和不同的观点,展现从社会生活到政治立场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刊物的制作,也采取了最熟悉也是最普通的方式:打印机打印。 “我们不是活动家,我们不是编辑,但我们有一台打印机,我们知道如何使用它。 ”Hickson这样说道。

Tan & Loose Press
与Clay Hickson合作The Smudge之外,Liana Jegers自身更是一位优秀而多产的艺术家。她创作插画、出版作品集,更是进行商业上的尝试,推出自己作品限量版的丝巾。

数字印刷、手工缝纫

Annu Kilpeläinench
来自芬兰的艺术家Annu Kilpeläinench,她的作品一反我们对北欧的惯常理解,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衣着鲜亮的人们、仿佛永开不落的鲜花、洒满阳光的游泳池等。Kilpeläinench尤其喜欢以汽车作为创作对象,她笔下那些纷乱的城市街景中,汽车是主角也是背景,在述说故事也承载着情绪。

传统绘画之外,Kilpeläinench偶尔也会玩点“行为艺术”,将真实的车子漆成画中的颜色,或者以立体剪贴的方式让笔下的车子从画中“走出来”。

更多Tan & Loose Press

Riso 5

Riso 3

Riso 8

Riso 7
不管在艺术上选择怎样的题材与风格,也不管最后怎样表达,当我们秉承着一颗执着“匠心”去创作,最后都能在恰当的时间、遇见恰当的人群,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你想要的有趣。
- THE END -
 
WORDS by Ladong、呆息
PHOTOS by Tan & Loos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