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树Dendrocnide urentissima (Gagnep.) Chew

百科:荨麻科。常绿乔木,高8~15m。分布于越南北部,中国的广西西南部和西部、云南南部和东南部。生于海拔700~1000m的热带季节性雨林中。花期1~2月(云南)或9~10月(广西),果期4~5月(云南)。 本种是荨麻科中稀有的乔木树种,生长较快,树冠覆盖面大,可作为改善裸露石灰岩山小环境的树种。
介绍:乔木,高3-15米,胸径8-20厘米,树皮灰白色,皮孔椭圆形;小枝浑圆,中空,上部被短茸毛和刺毛,后渐变无毛,叶痕明显,半圆形。叶大,生于枝的顶端,纸质,心形,长15-25厘米,宽12-2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齿,上面深绿色,生糙伏毛和稀疏的刺毛,下面被短茸毛和极小的红色腺点,脉上疏生刺毛,钟乳体细点状,上面较明显,基出脉3-5条,下面一对较细短,上面一对弧曲,达中部近边缘,与侧脉网结,侧脉5-7对,弧曲,在近边缘处彼此网结;叶柄长7-15厘米,初时被短茸毛和疏生小刺毛;托叶宽三角状卵形,长约1厘米,背面被短柔毛,早落。花序雌雄异株,生小枝近顶部叶腋,长圆锥状;雄花序具短梗,长达约20厘米,序轴上密生短柔毛;雌花序长达50厘米,花序梗长达25厘米,序轴和花枝上密生短柔毛和刺毛,常有极小的红色腺点。雄花近无梗,在芽时径2毫米;花被片5,卵形,外面被微毛;雄蕊5;退化雌蕊倒圆锥形,长近1毫米,顶端截平。雌花无梗,4-6朵花呈一列着生于稍肉质微膨大的团伞花序托上,在果时,花梗增长,团伞花序托不明显;花被片4,稍不等大,侧生2枚稍大,卵形,长0.8毫米,背腹生2枚三角状卵形,长约0.6毫米,外面密被微毛和稀疏的小刺毛;柱头丝形,长2-3毫米。瘦果近圆形,歪斜,压扁,长约3毫米,熟时变黑红色,两面有明显的疣点,花梗在果时浑圆,在柄的顶端具关节。花期9-10月(广西),1-2月(云南);果期10-12月(广西),4-5月(云南)。 叶聚生于枝条顶端,厚纸质,心形或卵形,长15-22厘米,宽15-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具不明显的锯齿,两面均有灰白色柔毛及刺毛,基出脉5条;叶柄长5-15厘米,粗壮,被柔毛及刺毛。
分布:产云南南部至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生于海拔800-1300米石灰岩山的混交林中。越南有分布。 分布于云南南部景洪、勐腊及东南部富宁、马关、麻栗坡及广西西南部龙州、靖西、德保和西部凌云、隆林、凤山等地。生于海拔700~1000米的石灰岩山地。越南北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