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 L.

百科:马利筋(AsclepiascurassavicaL.),又名莲生桂子花、芳草花、水羊角,萝藦科(Asclepiadaceae)宿根多年生草本,灌木状,高达60-120cm。全株含白色体液。叶对生,披针形,全绿。伞形花序着花10余朵;花朵小巧玲珑,花冠朱红色,5深裂;副花冠金黄色,带有角状突起,矗立呈兜状,盛开时轻盈明媚,多姿多彩。花期春至夏季。花后能结果,蓇葖果鹤嘴形,成熟后会裂开,内有多粒棕黑色种子,种子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好像降落伞,随风飘飞,到处播种。
马利筋原产热带美洲地区,现广植于世界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有16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代《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就有记载。花橙黄或红色,花心紫红色,花朵小巧玲珑,像一群在舞蹈的精灵,美丽的花儿常常招蜂引蝶,故英文名为Butteflyweed。马利筋的叶片是蝴蝶的幼虫喜爱的食粮,可作为引蝶植物加以利用。种子有银白色长绒毛,便于飞行散布,繁衍后代,因此只要栽培1株,即能自行繁殖无数幼株,甚至呈野生状态。
马利筋生性强健,花朵多姿,观赏价值高,适合庭植美化或盆栽。全株有毒,尤以乳汁毒性较强,可作药用,全草及根入药,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介绍:多年生直立草本,灌木状,高达80厘米,全株有白色乳汁;茎淡灰色,无毛或有微毛。叶膜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4厘米,宽1-4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至叶柄,无毛或在脉上有微毛;侧脉每边约8条;叶柄长0.5-1厘米。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着花10-20朵;花萼裂片披针形,被柔毛;花冠紫红色,裂片长圆形,长5毫米,宽3毫米,反折;副花冠生于合蕊冠上,5裂,黄色,匙形,有柄,内有舌状片;花粉块长圆形,下垂,着粉腺紫红色。蓇葖披针形,长6-10厘米,直径1-1.5厘米,两端渐尖;种子卵圆形,长约6毫米,宽3毫米,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2.5厘米。花期几乎全年,果期8-12月。
分布:原产拉丁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台湾于早年无意中引进后,现已呈驯化状态生长。多分布于庭园栽培或驯化野生于平地至低海拔的山野,约10~500公尺处,多见于开阔地或丛林边缘或路旁,极为常见。生长于海拔250~2000米的地方。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均有栽培,也有逸为野生和驯化。原产拉丁美洲的西印度群岛。现广植于世界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