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 F. Chow

百科:酸枣(学名: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w)鼠李科枣属植物,是枣的变种。又名棘、棘子、野枣、山枣、葛针等,原产中国华北,中南各省亦有分布。多野生,常为灌木,也有的为小乔木。树势较强。枝、叶、花的形态与普通枣相似,但枝条节间较短,托刺发达,除生长枝各节均具托刺外,结果枝托叶也成尖细的托刺。叶小而密生,果小、多圆或椭圆形、果皮厚、光滑、紫红或紫褐色,内薄,味大多很酸,核圆或椭圆形,核面较光滑,内含种子1至2枚,种仁饱满可作中药。其适应性较普通枣强、花期很长,可为蜜源植物。果皮红色或紫红色,果肉较薄、疏松,味酸甜。 酸枣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具有药用价值,酸枣作为食品,去果肉枣仁还是中药材,如江苏长美花卉的酸枣,太行山上野生较为普遍。 (概述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介绍:枣(原变种)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长枝,短枝和无芽小枝(即新枝)比长枝光滑,紫红色或灰褐色,呈之字形曲折,具2个托叶刺,长刺可达3厘米,粗直,短刺下弯,长4-6毫米;短枝短粗,矩状,自老枝发出;当年生小枝绿色,下垂,单生或2-7个簇生于短枝上。叶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7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钝或圆形,稀锐尖,具小尖头,基部稍不对称,近圆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仅沿脉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花黄绿色,两性,5基数,无毛,具短总花梗,单生或2-8个密集成腋生聚伞花序;花梗长2-3毫米;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倒卵圆形,基部有爪,与雄蕊等长;花盘厚,肉质,圆形,5裂;子房下部藏于花盘内,与花盘合生,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半裂。核果矩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核顶端锐尖,基部锐尖或钝,2室,具1或2种子,果梗长2-5毫米;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酸枣: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4米;小枝称之字形弯曲,紫褐色。酸枣树上的托叶刺有2种,一种直伸,长达3厘米,另一种常弯曲。叶互生,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0.6-1.2厘米,边缘有细锯齿,基部3出脉。花黄绿色,2-3朵簇生于叶腋。核果小,近球形或短矩圆形,熟时红褐色,近球形或长圆形,长0.7-1.2厘米,味酸,核两端钝。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产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本种原产我国,现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栽培。 主产区位于太行山一带,以河北南部的邢台为主,素有“邢台酸枣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最大的酸枣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