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奶草Euphorbia hypericifolia L

百科:通奶草(学名:Euphorbiahypericifolia)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分布于热带、台湾岛、亚热带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江西、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0米至2,1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灌丛、旷野荒地、路旁或田间,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介绍:《全国中草药汇编》 一年生草本,长达15厘米,折断有白色乳汁。茎纤细,匍匐,多分枝,通常红色,稍被毛。单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卵圆形至矩圆形,长4~8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钝,基部偏斜,边缘有极细锯齿。夏日开淡紫色花,花单性,同株。 杯状伞花序单生或少数稀疏簇生于叶腋内;总苞陀螺状,顶端5裂,裂片内面被贴伏的短柔毛;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极小的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2,离生且顶端2裂。朔果卵状三角形,有短柔毛。 《*辞典》 一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茎匍匐,多分枝,稍被毛,高不及15厘米,通常红色。叶对生,椭圆形至矩圆形,长4~6毫米,很少达8毫米,宽2~4毫米,先端钝,基部偏斜而截头状,边缘有极小的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带灰白色;叶柄甚短;托叶细小,生于叶柄基侧。杯状花序单生或少数聚伞状排列于叶腋;几无柄;总苞陀螺状,淡紫色,长约1毫米;腺体4,漏斗状;花单性,无花被;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雄花多数,只具雄蕊1;雌花1,生于花序中央,子房3室,花柱2,离生且顶端2裂。蒴果有毛,卵状三棱形,长1.5毫米许。种子有纵沟纹5~6条。花期夏季。 《中线植物志》 一年生草本,根纤细,长10-15厘米,直径2-3.5毫米,常不分枝,少数由末端分枝。茎直立,自基部分枝或不分枝,高15-30厘米,直径1-3毫米,无毛或被少许短柔毛。叶对生,狭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5厘米,宽4-8毫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圆形,通常偏斜,不对称,边缘全缘或基部以上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时略带紫红色,两面被稀疏的柔毛,或上面的毛早脱落;叶柄极短,长1一2毫米;托叶三角形,分离或合生。苞叶2枚,与茎生叶同形。 花序数个簇生于叶腋或枝顶,每个花序基部具纤细的柄,柄长3-5毫米;总苞陀螺状,高与直径各约1毫米或稍大;边缘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腺体4,边缘具白色或淡粉色附属物。雄花数枚,微伸出总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长于总苞;子房三棱状,无毛;花柱3,分离;柱头2浅裂。蒴果三棱状,长约1.5毫米,直径约2毫米,无毛,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卵棱状,长约1.2毫米,直径约0.8毫米,每个棱面具数个皱纹,无种阜。花果期8-12月。
分布:产于长江以南的江西、台湾、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近年在我国北京发现逸为野生的现象。广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模式标本采自东印度。 国内分布:产于长江以南的江西、台湾、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 国外分布:广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 湖北分布:巴东,黄石,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