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

百科:木麻黄(学名:CasuarinaequisetifoliaForst.)是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大树树干通直,直径达70厘米;树冠狭长圆锥形;枝红褐色,有密集的节;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少为6或8枚,披针形或三角形,棒状圆柱形,有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小苞片具缘毛;花药两端深凹入;球果状果序椭圆形,小苞片变木质,阔卵形,小坚果连翅,4-5月开花,7-10月结果。 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地区普遍栽植,已渐驯化。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现美洲热带地区和亚洲东南部沿海地区广泛栽植。 强阳性,喜炎热气候,耐干旱、贫瘠,抗盐渍,也耐潮湿,不耐寒。原产澳大利亚、太平洋诸岛,中国引种约有80多年历史。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南海诸岛均有栽培。材质坚重,供建筑、家具、造纸用材;树皮可提制栲胶,也可制备染料;枝叶是家畜饲料,种子饲养家禽;树冠塔形,姿态优雅,为庭园绿化树种。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介绍:乔木,高可达30米,大树根部无萌蘖;树干通直,直径达70厘米;树冠狭长圆锥形;树皮在幼树上的赭红色,较薄,皮孔密集排列为条状或块状,老树的树皮粗糙,深褐色,不规则纵裂,内皮深红色;枝红褐色,有密集的节;最末次分出的小枝灰绿色,纤细,直径0.8-0.9毫米,长10-27厘米,常柔软下垂,具7-8条沟槽及棱,初时被短柔毛,渐变无毛或仅在沟槽内略有毛,节间长(2.5-)4-9毫米,节脆易抽离。 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少为6或8枚,披针形或三角形,长1-3毫米,紧贴。 花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几无总花梗,棒状圆柱形,长1-4厘米,有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小苞片具缘毛;花被片2;花丝长2-2.5毫米,花药两端深凹入;雌花序通常顶生于近枝顶的侧生短枝上。球果状果序椭圆形,长1.5-2.5厘米,直径1.2-1.5厘米,两端近截平或钝,幼嫩时外被灰绿色或黄褐色茸毛,成长时毛常脱落;小苞片变木质,阔卵形,顶端略钝或急尖,背无隆起的棱脊;小坚果连翅长4-7毫米,宽2-3毫米。花期4-5月,果期7-10月。
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地区普遍栽植,已渐驯化。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现美洲热带地区和亚洲东南部沿海地区广泛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