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须公Eupatorium chinense Linn.

百科:植物名,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高70—100厘米,全部茎草质,或小灌木或半小灌木状,高2—2.5米,基部,下部或中部以下茎木质。产于中国东南及西南部(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及贵州)。生于山谷、山坡林缘、林下、灌丛或山坡草地上,村舍旁及田间间或有之。
介绍:茎:茎伸长,长4~5公尺,木质;小枝细长,密生毛茸,绿色;老藤可以深裂得很深,像软木塞的质料一样,软软的,里面是空心的,外表有很深裂的皱纹,很沧桑的感觉,很容易辨识。 ‧叶:单叶对生,卵形,少数亦有为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5~6公分,宽2~5公分,先端锐尖或渐尖而有尖突,基部圆或心形,纸质或薄革质,全缘;表里两面皆密生锈色毛茸,中肋呈不明显的三出脉于表面略凹下,而于背面显著隆起,侧脉及细脉皆明显细致;叶柄长1~1.5公分,密生毛茸。 ‧花:花多数,小型,花苞黄绿色,开放时径0.5~0.6公分,呈腋生繖房状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长1~2公分,具毛茸;花柄细长长0.8~1.5公分,有毛茸;花萼小,5深裂,毛缘;花数甚多而小,花冠轮形,带暗紫红色,5深裂;裂片5枚,卵状披针形,长0.4~0.5公分,宽0.2~0.3公分,先端渐尖;富冠鳞片5枚,卵形,着生于雄蕊筒上,先端钝,高达花药之半;每一药室中仅有一枚花粉块;花粉块水平伸展。 果实:果实为蓇葖果,披针状圆柱形,两两对生,张开近180度,长4~7公分,径0.7~1.2公分,平滑,成熟时绿带紫色,易开裂;种子薄扁凹形,长0.5~0.7公分,顶端具白绢质,长约3公分的丛毛,开裂后种子会随风飘送。 ‧特性:蔓性多年生木质缠绕藤本;茎细长,具有茸毛,老藤可以深裂得很深,像软木塞的质料一样,软软的,里面是空心的;叶对生,通常呈卵形,偶尔为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两面多少具有细绒毛,长2.5-8.5公分,宽2-4.5公分,两面均被毛,叶柄长4~6公分。花腋生,聚繖花序作繖形排列,花数甚多而甚小,花冠轮形,带暗紫红色。果为蓇葖果,牛角形,两两对生,张开近180度。果实包覆着有白色毛絮的种子,开裂后种子会随着风儿飘送。 多年生草本,高70—100厘米,全部茎草质,或小灌木或半小灌木状,高2—2.5米,基部,下部或中部以下茎木质。全株多分枝,分枝斜升,茎上部分枝伞房状;全部茎枝被污白色短柔毛,花序分枝及花梗上的毛密集,茎枝下部花期全部脱毛、疏毛。叶对生,无柄或几无柄;中部茎叶卵形、宽卵形,少有卵状披针形、长卵形或披针状卵形的,长4.5一10厘米,宽3—5厘米,基部圆形,顶端渐尖或钝,羽状脉3—7对,叶两面粗涩,被白色短柔毛及黄色腺点,下面及沿脉的毛较密,自中部向上及向下部的茎叶渐小,与茎中部的叶同形同质,茎基部叶花期枯萎,全部茎叶边缘有规则的圆锯齿。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及枝端排成大型疏散的复伞房花序,花序径达30厘米。总苞钟状,长约5毫米,有5个小花;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苞片短,卵形或披针状卵形,外面被短柔毛及稀疏腺点,长l一2毫米;中层及内层苞片渐长,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6毫米,上部及边缘白色、膜质,背面无毛但有黄色腺点。花白色、粉色或红色;花冠长5毫米,外面被稀疏黄色腺点。瘦果淡黑褐色,椭圆状,长3毫米,有5棱,散布黄色腺点。花果期6—11月。
分布:两广至华中与华西,越南,缅甸,印度,寮国及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