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菜果Mytilaria laosensis
百科:壳菜果,别称:“朔潘”(苗语),鹤掌叶(屏边),“米老排”(广西壮族语)。金缕梅科,壳菜果属的常绿乔木,高达30米;叶柄无毛圆筒形,肉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多数,紧密排列在花序轴;花瓣5,舌状,稍肉质;雄蕊10-13,周位,花丝短而粗,花药内向,4室;子房下位,每室有胚珠6颗,生于中轴胎座上;蒴果黄褐色卵圆形;种子椭圆形有光泽褐色,无翅。不是常见物种,在云南,广西都有分布。最先采于老挝(桑怒)。壳菜果属仅有Mytilarialaosensis一种。喜生育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地方。播种繁殖,千粒重18009,随采随播或短期干藏。可作家具、建筑、农具、胶合板、室内装修、木地板等用材。
介绍:常绿乔木,高达30米;小枝粗壮,无毛,节膨大,有环状托叶痕。
叶革质,阔卵圆形,全缘,或幼叶先端3浅裂,长10-13厘米,宽7-10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上面干后橄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稍带灰色,无毛;掌状脉5条,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网脉不大明显;叶柄长7-10厘米,圆筒形,无毛。
肉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单独,花序轴长4厘米,花序柄长2厘米,无毛。花多数,紧密排列在花序轴;萼筒藏在肉质花序轴中,与子房壁连生,萼片5-6个,卵圆形,长1.5毫米,先端略尖,外侧有毛;花瓣带状舌形,长8-10毫米,白色;雄蕊10-13个,花丝极短,花药藏在稍为扩大的药隔里;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6个,花柱长2-3毫米,柱头有乳状突。
蒴果长1.5-2厘米,外果皮厚,黄褐色,松脆易碎;内果皮木质或软骨质,较外果皮为薄。种子长1-1.2厘米,宽5-6毫米,褐色,有光泽,种脐白色。
分布:分布于云南的东南部(砚山、西畴、屏边)、广西的西部及广东的西部,但未见于海南岛;同时亦分布于老挝及越南的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