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百科:土荆芥(学名:ChenopodiumambrosioidesL.,)以全草入药。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挥发油有毒。其含量以果实最多,故毒性较强,叶次之,茎最弱。常服量10—30,土荆芥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
介绍:原植物土荆芥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揉之有强烈臭气;茎直立,多分枝,具条纹,近无毛。叶互生,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下部叶较大,长达15厘米,宽达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成短柄,边缘有不整齐的钝齿,上部叶渐小而近全缘,上面光滑无毛,下面有黄,色腺点,沿脉土稍被柔毛。 花夏季开放,绿色,两性或部分雌性,组成腋生、分枝或不分枝的穗状花序;花被裂片5,少有3,结果时常闭合;雄蕊5枚,突出,花药长约0.5毫米;子房球形,两端稍压扁,花柱不明显,柱头3或4裂,线形,伸出于花被外。胞果扁球形,完全包藏于花被内;种子肾形,直径约0.7毫米,黑色或暗红色,光亮。 茎下部圆柱形,粗壮光滑,上部方柱形有纵沟,具毛茸。下部叶大多脱落,仅茎梢留有线状披针形的苞片。茎梢或枝梢常见残留簇生果穗,触之即脱落,淡绿色或黄绿色。剥除宿萼,内有棕黑色的细小果实1枚。全草有强烈异臭气,味微苦、辛。以茎嫩、带果穗、色黄绿者为佳。
分布:原产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世界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省有野生,喜生于村旁、路边、河岸等处。北方各省常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