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

百科:喜生于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以及路边阳处疏林中。分布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属高温多雨、湿润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喜土层厚、腐殖质多的湿润而疏松的砖红壤或山地黄壤。常与托盘青冈、黄桐、橄榄、水石梓等混生。为弱阳性树种,幼时尚耐庇荫。幼年生长较慢,10年后逐渐增快,20-30年生植株,年平均高生长可达90厘米,平均胸径生长可达1厘米。3-6月开花,果实9-10月成熟。
介绍:土沉香(中国经济植物志)香材(海南植物志),白木香(广州、云南双江、思茅),牙香树、女儿香(广东),栈香(本草纲目拾遗),青桂香、崖香、芫香(广东),沉香(名医别录) 同属植物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 叶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伞形花序无总梗或梗短;花白色。蒴果长3厘米以上。产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及越南。台湾亦有栽培。 常绿大乔木,高5-16米,树皮暗灰色,几平滑,纤维坚韧;小枝圆柱形,具皱纹,幼时被疏柔毛,后逐渐脱落,无毛或近无毛。单叶互生,叶革质,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有时近倒卵形,长5-9厘米,宽2.8-6厘米,先端锐尖或急尖而具短尖头,基部宽楔形,上面暗绿色或紫绿色,光亮,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15-20,在下面更明显,小脉纤细,近平行,不明显,边缘有时被稀疏的柔毛;叶柄长约5-7毫米,被毛。花芳香,黄绿色,多朵,组成伞形花序;花梗长5-6毫米,密被黄灰色短柔毛;萼筒浅钟状,长5-6毫米,两面均密被短柔毛,5裂,裂片卵形,长4-5毫米,先端圆钝或急尖,两面被短柔毛;花瓣10,鳞片状,着生于花萼筒喉部,密被毛;雄蕊10,排成1轮,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4毫米;子房卵形,密被灰白色毛,2室,每室1胚珠,花柱极短或无,柱头头状。蒴果果梗短,卵球形,幼时绿色,长2-3厘米,直径约2厘米,顶端具短尖头,基部渐狭,密被黄色短柔毛,2瓣裂,2室,每室具有1种子,种子褐色,卵球形,长约1厘米,宽约5.5毫米,疏被柔毛,基部具有附属体,附属体长约1.5厘米,上端宽扁,宽约4毫米,下端成柄状。(花期春夏,果期夏秋)。
分布:主要分布于广东增城、清远、高要、阳春、化州、廉江;海南文昌、琼海、临高、 定安、儋县、东方、乐东、琼中、保亭、陵水、崖县;广西陆川、崇左、北流、博白、浦北、灵山、合浦、防城;福建及云南景洪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