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

百科:亦称心豆藤(heart-pea)或白心籽(heart-seed)。学名Cardiospermumhalicacabum。无患子科(Sapindaceae)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原产美洲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花白色,果膨大近於球形。横径约2.5公分(1吋)。种子黑色,有心形的白斑。多年生的蔓藤可长达3公尺(10呎),但倒地铃通常是作为一年生植物由种子繁育而成。
介绍:一年生或二年生缠绕性藤本,茎质为柔,疏被毛,叶互生,具长柄,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披针形,长4~7公分,先端锐尖,不整齐粗钜齿缘,花腋生,数朵成聚伞花序,两性花,花瓣白色,4枚,2枚较大,另2枚具冠状鳞片1枚,雄蕊8枚,雄花与两性花相似,雌蕊退化。 草质攀援藤本,长约1-5米;茎、枝绿色,有5或6棱和同数的直槽,棱上被皱曲柔毛。二回三出复叶,轮廓为三角形;叶柄长3-4厘米;小叶近无柄,薄纸质,顶生的斜披针形或近菱形,长3-8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侧生的稍小,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疏锯齿或羽状分裂,腹面近无毛或有稀疏微柔毛,背面中脉和侧脉上被疏柔毛。圆锥花序少花,与叶近等长或稍长,总花梗直,长4-8厘米,卷须螺旋状;萼片4,被缘毛,外面2片圆卵形,长8-10毫米,内面2片长椭圆形,比外面2片约长1倍;花瓣乳白色,倒卵形;雄蕊(雄花)与花瓣近等长或稍长,花丝被疏而长的柔毛;子房(雌花)倒卵形或有时近球形,被短柔毛。蒴果梨形、陀螺状倒三角形或有时近长球形,高1.5-3厘米,宽2-4厘米,褐色,被短柔毛;种子黑色,有光泽,直径约5毫米,种脐心形,鲜时绿色,干时白色。花期夏秋,果期秋季至初冬。 本种蒴果的形状和大小有较大的变异,通常将果小而呈陀螺状倒三角形的另立一变种小果倒地铃C.halicacabumLinn.var.microcarpum(Kunth)Bl.由于倒地铃与小果倒地铃果实形状和大小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难以截然分开,花标本(或开花植株)的鉴别更是全凭主观臆断,加上二者的地理分布、生长环境和物候等也没有不同,故本志取W.P.Hiern(Hook.f.Fl.Brit.India1:670.1875)的意见,不作进一步划分。
分布:热带、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全省路旁、山边、甚至墙角皆能生长。 我国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见,北部较少。生长于田野、灌丛、路边和林缘;也有栽培。广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湖南、湖北、江苏等省均有栽培。广布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海南琼山、昌江及琼海等地有栽培(参考”海南特色野生果树、药材和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利用“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