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 Sweet

百科:五爪金龙(学名:Ipomoeacairica(L.)Sweet)是管状花目、旋花科、番薯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全体无毛,茎细长,有细棱,叶片掌状,裂片卵状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中裂片较大,聚伞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鳞片状,早落;萼片边缘干膜质,花冠紫红色、紫色或淡红色、偶有白色,漏斗状,子房无毛,花柱纤细,蒴果近球形,种子黑色,边缘被褐色柔毛。
该物种原产于非洲(博茨瓦纳,佛得角,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索马里,南非,斯威士兰,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和亚洲(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约旦,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中国南部,斯里兰卡,台湾,泰国,越南和也门),这些地区通常靠近海滩或水流沿岸。
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及其沿海岛屿、广西、云南。生于海拔90-610米的平地或山地路边灌丛,生长于向阳处。
该种通常作观赏植物栽培。块根供药用,外敷热毒疮,有清热解毒之效。广西用叶治痈疮,果治跌打。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介绍:多年生缠绕草本,全体无毛,老时根上具块根。茎细长,有细棱,有时有小疣状突起。
叶掌状5深裂或全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中裂片较大,长4-5厘米,宽2-2.5厘米,两侧裂片稍小,顶端渐尖或稍钝,具小短尖头,基部楔形渐狭,全缘或不规则微波状,基部1对裂片通常再2裂;叶柄长2-8厘米,基部具小的掌状5裂的假托叶(腋生短枝的叶片)。
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长2-8厘米,具1-3花,或偶有3朵以上;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鳞片状,早落;花梗长0.5-2厘米,有时具小疣状突起;萼片稍不等长,外方2片较短,卵形,长5-6毫米,外面有时有小疣状突起,内萼片稍宽,长7-9毫米,萼片边缘干膜质,顶端钝圆或具不明显的小短尖头;花冠紫红色、紫色或淡红色、偶有白色,漏斗状,长5-7厘米;雄蕊不等长,花丝基部稍扩大下延贴生于花冠管基部以上,被毛;子房无毛,花柱纤细,长于雄蕊,柱头2球形。
蒴果近球形,高约1厘米,2室,4瓣裂。种子黑色,长约5毫米,边缘被褐色柔毛。
分布:根据Dunn&Tutcher(1912)记载,五爪金龙早在1912年已在香港归化,如今它已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和云南(南部)。而纤细五爪金龙分布在云南的德钦、丽江和大姚等地。前者为入侵种,后者为本地种。产于台湾、福建、广东及其沿海岛屿、广西、云南。本种原产热带亚洲或非洲,现已广泛栽培或归化于全热带。